优秀指挥员心中必须升腾着不熄的狼烟

  营员风采     |      2024-10-04 17:26

  近日,《报》刊文《着力提升指挥能力》,其中写道:“军队能不能打仗、能不能打胜仗,指挥是一个决定性因素。现代作战,要求指挥员不仅应强化指挥技能训练,而且要注重指挥艺术养成,着力提升指挥能力。”

  强军之道,要在得人。铁一般的战争事实证明,将强,兵勇,战必胜;将弱,兵熊,战必败。

  习主席曾明确要求“立起新时代指挥员好样子”。这本事那本事,能打胜仗才是真本事。这启示我们,军事指挥员的心里必须点起狼烟——指挥员在战术战役战略上的激烈对抗,很大概率会成为有决定性的胜负手。

  腓特烈二世曾给一些军人“画像”:“很多的军人日夜忙碌于各种琐事,对于布阵之道,也就日渐生疏,这些人不放胆高翔云端,而只知道如何在泥沼里照老样子爬行,他们永远不会感到困惑,也永不会知道他们制胜或败绩的由来”。归根结底是一句话,这样的军人能否今夜领兵出征?答案是否定的。

  当年,二野部队流传着一句话“刘司令的战术,邓政委的决心”。“军神”在七亘村重叠待伏,在神头岭攻敌必救,在淮海打破蒋介石的“一字长蛇”,夹其额、揪其尾、斩其腰,指挥行云流水,能打顺风仗,也能打逆风仗,就连敌人都承认“用兵神妙”,一听是刘邓的部队,脚就软了士气就弱了。

  强调部队与装备的结合,就必须强调指挥员。联合作战无论是打“班长式”“连长式”,还是“营长式”战争,都是打指挥,打将。

  1950年4月16日,解放海南岛战役打响。这时陆上的虎军虎将,面对大海难免“犯嘀咕”,伴随着恐惧心理和惧战思想。用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里的描述,这就是“黑暗时刻”,要靠指挥员“发现一线微光的慧眼”,和跟着前进的准确决断。

  韩先楚看见了,行动了。攻打时,韩先楚的指挥船冲在登陆部队的最前方。离岸50米左右,滩头阵地还没完全打下来,他就跳下水去,率部冲锋。就靠着简陋的木帆船,强渡琼州海峡,撕开“伯陵防线”,取得全胜。

  期间,北京总参谋部值班室坐镇的代总参谋长直接打断一位处长的汇报,问“韩先楚在什么位置?”处长说已经上岛了。一下重重坐在椅子上说:有这一句就够了!

  5月1日,海南岛全境解放。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6月27日,美第七舰队以“协防”名义驶进台湾海峡。

  同志在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任命韩先楚为福州军区司令员。只是“韩旋风”摆在这里,就足以让敌人昼夜难安。

  士兵的面孔,军队的样子,很大程度取决于指挥员。军的美式军械胜过当时我军的装备不知多少,但高级指挥员盛行“五子登科”,慕于虚荣荒于训练、精于应付而疏于备战。胡宗南占了个空延安,就大张旗鼓搞起泼天大功的宣传,为这种东西“殚精竭虑”,队伍是没出息的。

  为什么要学习老前辈,理解老前辈,进而继承老前辈?别人在繁华大街上逛商店,看商品,粟裕在琢磨这个街区怎么攻占、哪个要点如何防守。许光达50岁仍带头学习坦克技术和操作技能,所带部队排以上军官,无一不是合格的坦克驾驶员。

  美军《军人手册》里写,“士兵不会信任那些远在后方、对部下漠不关心的领导者。要想鼓舞和鼓动士兵心甘情愿接受苦难、剧痛、伤残和死亡,必须与士兵同甘共苦,才能让士兵信任你、相信你的判断。指挥官在地上匍匐或在掩体中缩头缩脑,部下会纷纷效仿。你鼓起勇气主动承担风险,士兵也会表现出超乎想象的英勇。”

  这些话听起来很熟悉,诞生以来就遵循着“官兵平等”“带兵打仗”“平时亲如兄弟,战时生死与共”。不同的是,美军只写进了册子,我军却已经化作了传统。这是抗美援朝战场上,我军从长征里走出来的战将胜过联合国军里的西点名将的原因。

  横刀立马的彭德怀,参加7次敢死队的,战场上的“徐老虎”徐海东,“黑虎将军”聂凤智,擅长打阻击的“拼命三郎”陶勇,血战中原的皮定均……而现在“猛士”被放置在军事技术革命性激烈演进的坐标系上转动“指挥棒”,指挥员必须向战争天平倾斜向胜利的一面进化。

  一位经历过无数战争的老兵说得好:“战争年代摊上个能打仗的将军,那是福气。东西南北,跟着甩开膀子打就是了,打胜仗,少流血,还能学到许多本事。否则你就跟着窝囊去吧,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战争舞台不允许搞“时装秀”,军事理论不可以“大忽悠”,作战指挥绝不兴“花架子”。“两个能力不够”“三个能不能”“五个不会”是最现实最直接的拷问。面对初战即可能决战,见面就是摧毁的可能,有将军曾言,“必须提高指挥员的军事素质和部队训练水平,否则战时就会无谓牺牲生命和用鲜血来弥补指挥与训练的不足,那才是不仁之至的事。”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苏联已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潜艇部队,共有潜艇167艘,而德国当时只有57艘。可是在整个战争中,苏联潜艇击沉敌方船只25吨,而德国击沉同盟国船只1400万吨。战果悬殊。原因之一,苏联海军指挥员的军事素质没有跟上技术发展,指挥笨拙,训练不足,为繁琐命令束缚,没能根据变化的情况机断行事、摆兵布阵。

  军队处在和平时期,就是处在一场漫长的拉锯战里,结果会在另一场战斗打响时予以呈现。当我军在对世界先进军事理论孜孜以求时,美军也捧起了《论持久战》看起《地道战》时,你追我赶,是对彼此的一种尊重,但这种目光的端详又常常带着其他的意味。

  当前,军队各单位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正在召开,其中检视备战打仗能力是重点。如何提高备战打仗能力,对于各级指挥员来说,这是必须思考的问题,也是使命所在,责无旁贷。

  令人安心的是,你能从今日指挥员头脑里和行动中看见,自由空战、电磁攻防、异型机对抗等术语伴着电闪雷鸣落地成真,你能从他们的足迹和脉搏里听见朱日和、青铜峡、确山、山丹、洮南、三界等地从未来战场传来的回响。

  将军有一种“享受”值得推介给今天的指挥员。他认为,能从那些散发着油墨香味的电报里,从各级指挥员的讨论方案或下达命令的语气里,感受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一种弯弓待发的气氛,一种胜利在握的希望,就是一种“唯我独有”的享受。

  他在回忆录里描述这种享受的极致:“作为一个军事指挥员,战场上有4种情况可以说是这种享受的最高峰:一、你准确判断了敌情;二、你的设想或部署被下属所理解并被胜利证明是正确的;三、你给你的部下授勋而且站得腿发酸的时候;四、成群的、望不到头的俘虏从你脚下数不清的武器前走过去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