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教育模式开始由传统“应试教育”模式向“素质教育”模式转变。营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影响深远。
真正的素质教育,是知行合一,做中学,学中觉,觉中做 。让孩子拥有开放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保护并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在真实世界中亲身感受所学所知,将课本知识与生活经验深度融合,不断发现、思考、研究、探索,最终提升自我认知,实现自身综合素质发展。
营地教育并不是随便的玩,而是通过体验式的学习,以及富有创造性的活动,让孩子有目的的玩和深度探索自己。在营地这个特殊的“生态环境”中,孩子的天性得到释放,孩子们有足够自我发挥的空间,培养了独立思考能力;与同龄人的交流、玩耍,孩子们会结交新朋友,增强了沟通能力和自信心;团队式的课程和集体活动,提高了孩子们的集体协作能力,也为孩子们的未来发展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我们的教育长期以来有重说教而轻实践,重道德灌输,轻情感体验的倾向,我们学生的学习活动太多是在教室中完成,我们的学生学习过程,太多是通过执笔的训练完成的,缺乏的是这样的一种真实的,体验式的实践式的教学。所以营地教育在今天的教育,应该说是一种有效的补充和延伸。
营地教育在中国的兴起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长久以来的传统应试教育大当其道,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将目光过多地放在孩子学习成绩的增长上面,导致“高分低能”的学习怪象越来越多。这不仅关乎孩子自身的发展、家庭学校的发展,更是影响整个社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走向,像是一个教育链的蝴蝶效应。
营地教育不像普通亲子游那么强调“游览性”,也不是单纯提供一个地方供孩子们玩乐。提出“体验式学习”为教育核心的营地教育,主张让孩子通过实际体验去内化知识,深化能力,认为比起“我说”“我听”,“我做”更能有效帮助孩子提高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营地教育的过程中,每一个孩子需要遵守作息规律:什么时候起床、吃饭、出发;在一个景点停留的时间;晚上还需要讨论、学习,针对一个共同的课题或者一个任务,团队成员要配合默契,分工合作;而这些“项目制学习”是在祖国美好的河山间,在愉快的行程中完成,这就是营地教育“寓教于乐”的意义所在。
不仅使团队观念在营地教育中得以强化,而且,一次策划有力、组织得当的营地教育,也可以让孩子明白自己身上的责任,培养其独立自主的意识。孩子们要尝试照顾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整理并搭配每日的衣服。
认识各地的朋友,与他们一起协作与交流完成一切任务与挑战。不管是趣味露营里还是插班教学课堂上,孩子们总能认识一些朋友,把团结合作这一品质贯彻到每一个角落,累积优秀的品质。
营地教育往往让孩子离开家庭的庇护,走入并适应新的团队生活,在几周的时间里学会独立生活,勇于承担责任,感受集体乐趣,塑造自己的责任和独立能力。
尝试一些创新类项目,找到营地教育的意义,增强孩子的创造能力。推荐孩子参加未来科技创新项目,走进知名大学,一起研究创新项目,在动手实践中掌握创新的奥秘,探索人工智能创新的同时收获口语表达的技巧。
团结合作、责任担当、探索创新,拥抱未来,这便是我们参加营地教育的意义。给孩子计划一次营地教育,往往短短几周会发生不一样的改变。我们不能掌握孩子的未来,但可以给孩子一个可以改变人生目标,树立孩子三观的机会,让孩子把握未来,这才是参与营地教育的意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