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关注贾汪区马庄村

  新闻资讯     |      2024-08-06 13:21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传递着向善向上的价值观,振奋人心、鼓舞士气。

  忙完“村晚”不久,江苏徐州市贾汪区马庄村的文化礼堂又热闹起来。搞活动、干事业,村民们热情旺、心气高、干劲足。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很重要,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辩证法的观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2017年12月12日,在这里观看村民乐团排练的节目后,习这样阐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辩证关系。

  既“富口袋”又“富脑袋”,“村超”“村晚”活力四射,城市和乡村热气腾腾,诠释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的追求,也展现了一个活力满满的中国。

  近年来,徐州市贾汪区潘安湖街道马庄村坚持走“文化立村、文化兴村、文化富民”之路,通过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把贫穷落后的苏北农村建成了全国文明村、中国民俗文化村、中国十佳小康村,实现了既富“口袋”又富“脑袋”,形成了引人瞩目的精神文明建设“马庄现象”。

  入夏以来,马庄村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发挥马庄民兵、金马之声、马庄农民乐团等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开展贾汪草根秀——“百姓大舞台、有才你就来”纳凉晚会、暑托班培训、露天电影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村民们自娱自乐、自编自演,让文娱活动有温度、有文明、更有“烟火气”,广大村民踊跃参与,秀出了精气神,扮靓了城乡风景,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潜移默化地提高了村民的修养,激发了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村民从内心深处流淌出一种幸福感和满足感,而这些良好精神风貌都离不开马庄村一直延续至今的“六个三十年”和文化立村的坚守。

  2023年3月,马庄村建立了贾汪区首个积分超市。超市以家庭档案积分为基础,以“全家福”系统和电子积分卡为媒介,实行“一户一卡、一分一元、一月一兑”管理,对好人好事、先进优秀进行积分,对不良行为进行扣分,实现“志愿服务—活动参与—积分管理—积分兑换”闭环运行,可在“百姓积分超市”进行换购油盐酱醋等生活用品。

  马庄村党委委员孟辉告诉记者,村里每年拿出5万元用于积分超市商品采购,引导村民从“要我参与”变“我要参与”,让文化兴村之路走得更稳。2023年以来,村里累计发放积分卡182张,赋分3.2万余分,兑换2.8万余分。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马庄香包文化大院里,弥漫着阵阵中草药香,“绣娘”们穿针引线忙得热火朝天。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这里多了许多前来学习香包制作的人,既有本地村民,也有外地人。

  参加全国各地展销会、和中国黄金联名、与百年老字号粽子品牌诸老大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仅1—6月份,马庄香包销售收入就达到了800.6万元。

  新市场的不断拓展,随之而来激增的订单让马庄除了在本村和周边村庄招聘“绣娘”外,还将香包订单带到了老矿街道五号井社区、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残疾人之家、青山泉镇房上村等地,接下来还将在全区拓展二十多个村,让香包产业做大做强的同时,带动更多人增收致富。

  如今,马庄香包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马庄村特有的文化符号,也成为“不冒烟”、农文旅融合、优化生态的特色产业。如何复制推广其发展模式,探索发挥文化软实力的作用,是贾汪区不断探索的课题。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