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国内知名的商业智能数据服务商QuestMobile发布了《2023中国移动互联网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规模达到12.27亿,全年维持2%的稳定增速;而用户结构上看,一线%,显示出城市化效应下,用户向大中城市聚集,虽然用户总量保持低增速,不过用户品质在加速提升。
用户品质持续提升,带动了消费模式的变化,进而驱使互联网使用及流量模式的变化,结合AI等新技术的持续落地应用,给移动互联网发展格局带来了新的变量,在去重用户超5亿的平台维持12家的局面下,包括线上线下结合、AI智能应用、微短剧模式、内容营销转化在内的模式,诞生了诸多中长尾玩家的品质发展模式。
QuestMobile数据显示,截止到2023年12月,去重总用户量超5亿的企业共有12家,其中,腾讯控股、阿里巴巴、百度集团及抖音集团企业用户量均超10亿,分别为12.21亿、11.51亿、11.02亿、10.57亿;蚂蚁集团、拼多多、美团、京东、快手、腾讯音乐、中国移动、微博用户量均超过5亿,分别为9.12亿、8.81亿、8.78亿、6.81亿、5.72亿、5.45亿、5.3亿星欧娱乐、5.29亿。
虽然在总体格局上,移动互联网的大平台结构并没有发生变化,不过,整个2023年,随着用户结构的持续变化,尤其是一线、新一线及二线城市活跃用户占比持续提高达到10.5%,带来了用户品质较快提升,由此导致整个互联网使用及流量模式,发生了三大变化。
首先,在经历了十多年的持续增长之后,移动互联网使用粘性2023年出现了轻微下滑。2023年12月,移动互联网月人均时长为165.9小时,同比下降了近12小时、约7%;月人均使用次数为2559.6次,同比微降了近3%;月人均使用APP个数则同比继续微涨,显示各APP的用户注意力争夺仍在加剧。同时,用户更加注重线下、户外的生活方式,消费模式。
其次,与线下相关的线上应用,则出现了持续、高速的逆势增长。例如,堪称体验消费之王的文旅消费就是典型,2023年,文旅消费相关的电影演出、火车服务、用车服务、在线旅游等,同比分别增长了172.3%、66.7%、46.8%、34.1%;当然,市民生活相关的消费同样如此,公交服务、闲置交易、外卖服务、本地生活也继续火热,分别增长了48.2%、29.1%、16.1%、12.4%。
第三,AI大模型的火爆,让智能化相关的应用也持续高增长,不仅诞生了文心一言、讯飞星火、豆包、通义千问等“消费级AI”应用,还出现了诸多“AI+”应用领域,如购物、办公、拍摄等。而兼具了智能化与线下场景的应用,更加火爆,例如,智能汽车、智能配件、智能穿戴、智能家居,分别增速达到49.5%、49%、20%、18.4%,这几个典型行业用户规模也分别达到7601万、2277万、11603万、29397万左右。
用户品质的持续提升,带动了消费模式的质变,理性克制、健康饮食、户外活动及体验消费成为核心诉求,例如,在理性消费方面,“不是羽绒服买不起,而是军大衣更具性价比”火爆全网,在羽绒服价格上涨背景下,网民对既实用又经济的军大衣的讨论热度高涨,其背后则是年轻一代用户的消费心态日趋成熟。
与此类似的还有低糖、无糖健康饮食消费模式,以及更注重真实线下运动、走向户外的生活消费方式。从六大内容平台“户外运动”的声量上看,春夏的露营、冬天的滑雪,以及全年热度都很高的骑行、Citywalk,月均声量最高近50000篇次,进一步凸显了健康生活方式走向“品质为先”。
与用户需求驱使类似,AI大模型等技术的持续发展,也刺激行业持续从追求“量”到追求“质”。在智能设备中,国产智能手机厂商在处理器、屏幕、摄像、续航之外,纷纷卷起了“AI大模型”手机,华为的盘古大模型、OPPO的安第斯大模型、vivo的蓝心大模型、小米的MiLM、荣耀的魔法大模型,均领先于国际品牌率先发布、上线。
从最终终端品牌市场活跃表现上看,2023年12月,华为活跃设备占比达到22.8%,苹果、OPPO、vivo、小米、荣耀分别为21.7%、18.6%、14.5%、10.2%、6.8%。综合来看,华为、OPPO、vivo和小米等国产品牌已经稳稳占据7成以上的市场份额。
线上产品应用方面,内容平台与电商(及生活服务)相互“取长补短”。内容平台纷纷搞起了电商和生活服务,缩短服务路径,不仅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在电商领域高歌猛进,哔哩哔哩与淘宝APP重合用户规模提升17.0%,小红书商家版APP较去年同期提升130.3%;电商及生活服务平台均加强内容建设,提升用户购物和消费体验的品质,2023年12月,美团APP月人均使用时长同比提升8.9%,淘宝、京东APP观看直播用户比例进一步提升至23%、8.1%。
至于品牌营销,从“淄博烧烤”到“哈尔滨冰雪”,从“酱香拿铁”到“疯狂动物城地铁”,从“军大衣”到“citywalk”,任何品牌,必须坚持创新的体验、跨界联名、性价比至上等“高质量打法”,才能接住这“泼天的富贵”。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线.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