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宝爸宝妈都喜欢发朋友圈、微博来分享自己的生活,尤其有了孩子之后更是经常晒自己家宝贝的照片。
比如孩子长了第一颗牙,孩子终于叫妈妈了,孩子学会自己走路了,孩子得了第一名,节日孩子送的礼物......
妈妈们都会兴奋地拿起手机拍下来,并且附上一些有趣的语句,隔三差五地发布到朋友圈上去。
然而,很多家长却不知道,除了孩子的隐私外,这些照片还有可能会暴露孩子的其他信息!
江苏一位家长何女士,喜欢在朋友圈晒自己的豪宅、名车、名牌包包还有孩子上的贵族学校。
她朋友圈有一位胡某,因欠了一的债,看到何女士这样炫富,于是心生歹意,找了三名同伙对何女士进行绑架敲诈。
正是朋友圈泄露的信息,让犯罪分子心生邪念,可见,频繁在朋友圈暴露个人信息,无异于让自己身处于危险之中。
23岁的女孩张某外出吃饭,当晚没有回家,两日后,尸体出现在一个涵洞中,身上的钱财不翼而飞。
“我用了几分钟,通过微信查看附近的人,然后随意点开了一个头像漂亮的女孩,看了她的相册。”
我们现代人,已经把朋友圈当做生活的一部分,好像不发朋友圈就显示自己过得不好似的。
但是都躲在网络后面,你对此一无所知,将自己曝光在阳光下,危险却伴随你身后。
在犯罪份子眼中,最值钱的朋友圈有这几种:有钱人、年轻戒备心又低的女孩和喜欢晒娃的家长。
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现在,利用技术,根据碎片式的信息拼接,就可以得出一个人完整的信息,所以家长千万不要不以为意。
这样的新闻也层出不穷,家长把孩子的信息暴露在朋友圈里,被人贩子利用,拼凑出信息,找到了孩子的学校,冒充孩子的亲戚去接孩子。
还有一种,现在有了定位功能,很多家长不但会发照片,还会在照片下面定位,家长最好也避免这样做,这样信息暴露的更彻底。
最近看了一档节目,叫做《谁是幸存者?》就是通过模仿危险实况,来测试人们的防范意识。
妈妈和女儿在餐厅吃饭,叫着女儿的名字和自己拍了一张发朋友圈,然后就出去找人了。
他叫着女孩的名字“可儿”一边靠近,向孩子搭话,问孩子你妈妈是不是叫“文莉”。
对女孩说你妈妈不会回来了,她打电话告诉我,让我接你去一个地方,孩子很听话就被男人拉走了。
看到女儿被带走,妈妈还是忍不住流眼泪,她觉得自己差点就把孩子弄丢了,不断在心里自责。
如果这个按钮一直是打开状态,那么通过“附近的人”就可以搜索到你,并且能看到你好友圈的内容。
除了这种方式,含有孩子名字的奖状、证件照、登机牌、火车票也不要拍了发朋友圈,这些都会让不法分子有可趁之机。
香港个人资料私隐专员公署委托香港浸会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发布报告结果显示:
父母及教师因缺乏认知和支援,较少协助儿童处理隐私问题,也较少关注儿童的网上隐私。
因为很多家长在发照片时没有选择,他们觉得喜欢的就发布,却没有考虑过孩子的感受。
比如我看到过孩子已经五、六年级了,家长却在朋友圈晒出他小时候尿床的糗照。
妈妈乐呵呵地和朋友闺蜜交换着孩子小时的趣事,孩子看到了却觉得像隐私被暴露在阳光下,觉得极其难堪,回家就和妈妈大吵了一架。
这样是非常不可取的,孩子和家长会起摩擦,重则会有意见分歧,引起不必要的争吵。
但是,生日是一个敏感以及有意义的数字,很多人会把它作为银行卡密码或者微信密码。
比如孩子的集体照、班级照,很多家长也不管不顾放上来,这样其实是很敏感的。
因为你放别人的照片,并没有经过别人的同意,这样的做法容易引起别的家长的反感。
当父母的,觉得孩子怎样都是好的,可爱的、调皮的、漂亮的,统统都要记录下来。
有的家长更夸张,有时候带孩子出去旅一次游,一天发孩子的照片可以在朋友圈刷屏。
家长看自己孩子多少会戴上滤镜,有时候明明是熊孩子做法,家长在孩子面前丧失了是非观。
除了刷屏外,还有一种是比较,比较谁的孩子学的技能多,比较谁的孩子学习好,比较谁能带孩子到处旅游。
父母记录孩子成长的每一天是无可厚非的,但在记录、分享的同时也要保护孩子的隐私和安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上海发出首张“房票”!动迁户很激动:可用来补偿购买高品质商品房,还有补贴→
美国人也越来越不想生孩子了!美国生育率15年间下降21% 已有12个子女的马斯克多次呼吁“多生孩子”...
8月21日浙江,孩子为什么会叛逆,怎么才能不叛逆?15岁小孩哥现身说法自己总结了一个30秒的模板,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