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与模式以关注少数、解决问题为导向,而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应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素质为导向,在积极心理学理念与方法指导下,充分开发学生心理潜能,提升积极心理品质,帮助孩子形成良好道德品质与性格。北京林业大学附属小学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育德育心相统一,围绕“勤学、博思、明理、笃行”的校训,怀揣“格高致远、静待花开”的教育情怀星欧娱乐,秉持“真心做事、磊落做人、用心做教育”的教风,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为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现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共同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的精神为指引,以学校德育教育内容为框架,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在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充分开发心理潜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北京林业大学附属小学一直致力于构建系统化、分层次、符合我校校情与学生学情的校本心理特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在各年级、各班级全面铺开,每个年级、每个班级在每学期严格落实8个课时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学校建构了一至六年级的心理课程体系,课程遵循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渗透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与方法,充分考虑心理课程的系统性,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学情需求,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式设置课程目标。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体验式心理课堂教学模式,开展以自我管理、人际交往、自我认识、情绪调节、生命教育、感恩教育、挫折教育、青春期教育、学习心理等为主题的心理课。
以挫折教育主题心理课《乐观有方法》为例,为增强学生心理韧性,提高抗挫折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乐观、开朗、合群的健康人格,提高生活幸福感,学校开发设计了心理韧性主题心理课程。本节课采用绘本教学法为儿童提供元认知视角,让学生了解到乐观是有方法的,通过对比绘本故事中的消极思维与积极思维的影响,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掌握乐观的具体方法,并能积极主动地应对生活中的挫折,愿意成为一个乐观的、给他人带来积极影响的人。学生在掌握乐观方法后能够联系自身实际,将本节课的乐观方法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通过转换思维和积极解决问题,灵活地应对生活中的困扰和挫折,课程实施效果良好。因此,学校正在通过夯实课程主阵地,使心理课堂成为学生心理成长与人格完善的重要主阵地,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成长奠定厚实的心理素养。
除了在常规课堂中宣传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学校还开发了系列主题心理微课,打造独具北林附小特色的“小银杏心理微课堂”。心理工作室利用学校每周三的修德育心时间与学校心理公众号平台等,通过微课形式向学生进一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知识、方法。学校通过“小银杏心理微课堂”,在开学前、期中、期末、寒暑假等重要时间节点,向学生普及开学前的心理调适方法、考试前的心理辅导、居家学习期间的情绪调节、寒暑假的规划等心理知识与内容,将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培养积极、乐观、稳定的心理品质。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学校在优德优学优体三维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家长教育资源,邀请家长志愿者与学校一同研发学校IP形象林森森和林淼淼,这是结合北林附小“勤学、博思、明理、笃行”的校训与“知山知水 树木树人 见仁见智 修身修心”的教育理念下设计而成。森森是小男孩,象征着小树;淼淼是小女孩,象征着水,充分体现了学校“静待花开 陪着小树一起慢慢长大”的教育情怀。在此基础上,心理工作室推出了《森森淼淼心灵成长故事》音频栏目,通过校园广播等方式陆续推出了系列小学生心理成长故事和心理小知识。通过讲述一个个心理成长故事,宣传普及对应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与方法技巧,学生们在相似的困惑和烦恼中寻找到了心理共鸣,掌握了应对的心理知识与方法,和森森淼淼一起从心出发、向阳生长!
北林附小心理健康教育在基于北京林业大学的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源的支持下,开设了“我心向阳”自然体验心理团辅选修课,该课程将特色生态文明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在自然环境中通过系统的体验性活动对儿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自然体验教育是指在自然界中通过视、听、闻、触、尝、思等方式,激发视、听、味、触、嗅五感系统,欣赏、感知和了解自然,获取自然知识,享受自然带给人类的美好,提升积极情感,密切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自然中获得感触和启发的一种户外教育方式。这种与自然接触的教育方式,可以通过游戏教学与活动体验(如五感体验、植物画、落叶标本制作、种植花草等)来拉近儿童与自然的距离,培养专注力,树立自信心,激发创造力,帮助孩子了解自然、亲近自然、在自然中学习知识、习得经验,从而培养亲自然的生活态度,提高生活实践能力,让儿童在自然中快乐成长。
北林附小的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活动根据学校的心育目标,将积极心理学理念贯穿于整个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以培养学生博学、聪慧、情趣、志趣、坚强、勇敢六个积极心理品质核心素养。学校每学期面向全体师生定期开展颇具积极心理学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积极探索心育特色,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积极心理品质与素养,充分践行活动育人、活动育心的教育理念。
以“寻觅春日小确幸 享人间四月天”525心理健康活动月主题活动为例,本次活动设计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北林附小的生态文明特色相结合,以积极心理学之父塞里格曼“三件好事”的幸福提升理论为背景,以森森淼淼为特色元素,设计了颇具北林附小特色的“幸福路线图”打卡活动。
根据积极心理学之父塞里格曼“三件好事”发现:每天关注并记录当天发生的三件好事,可以使人们更专注于积极的事情和情绪,保持积极的态度,增加幸福感。而本次活动的“幸福路线图”正是结合了积极心理学与生态植物特点,划分了五大幸福植物打卡站点。路线图的起点是北林附小,终点为幸福站;中间五个站点分别:“好运如兰”站、“良辰梅景”站、“团结互竹”站、“杏好有你”站、“樱勇无畏”站,五个站点充分体现了积极心理学智慧、艺术、人性、感恩、勇气等这五种积极人格特质。学生们在完成了幸福路线图打卡活动后,开始用心留意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小确幸,用积极的视角去关注生活,用积极的思维去转化生活中的小插曲,提升了学生的积极思维与幸福感。
为进一步宣传普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关注自身心理健康,培养学生自主自助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和能力,学校制定了心理委员工作机制,在每个班级设立心理委员,定期开展心理委员培训,建立学生层面的心理联络网,以便及时发现学生心理异常与心理危机,开展早起识别与干预,防患于未然。同时,学校心理工作室在每个学期还开展了系列主题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如人际关系主题团体心理辅导、亲子沟通主题团体心理辅导、情绪管理主题团体心理辅导,帮助有相关主题的困惑或困扰的学生排忧解难,提升心理能力。通过同辈心育,丰富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拓展了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在心理知识普及与渗透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北林附小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文件的精神为指引,以坚持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相结合原则,在面向全体的同时,也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开展相应的心理辅导与教育。学校在每学期初会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开学心理第一课,向学生宣传普及心理求助的方式与途径,向学生发放心理辅导室预约报名表,根据学生心理困扰的轻重缓急程度安排个别心理辅导,协助学生及时解决困扰。学生还可采用写信的方式投递到悄悄话信箱,心理教师收到来信后从专业角度回复信件,纸短情长,传递心理能量。同时,学校还会根据海淀教科院组织的心理测评结果,及时对全校学生心理状况进行二次评估筛查以及动态跟踪,完成校园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干预工作星欧娱乐。北林附小通过全面摸排、定期家访、心理测评、重点筛查、联合干预、建立档案、及时转介等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级分类关注与帮助,在家校社的共同努力下为学生心理成长保驾护航。
北林附小将以学校全面教育、家庭协同教育、社区提供支持的理念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共同形成教育合力。北林附小与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心理系共同构建北林附小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并在此机制上继续深入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北林附小与北林林业大学心理系已经在家庭教育开展方面合作十年,林大心理系针对我校一至六年级家长的家庭教育需求,精心设计了不同年级的系列主题讲座课程,如一年级家庭教育讲座《心随孩子步入小学》;二年级讲座《每个孩子都是宝》;三年级讲座《小学生心理与行为习惯的培养》;四年级讲座《小学中年级的个性与习惯培养》;五年级讲座《与孩子一起成长》;六年级的《青春期初期与家庭教育》。这些具有针对性的系列家庭教育讲座,有效指导了北林附小家长的家庭教育理念方法、亲子沟通的技巧,增强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也为北林附小师生家长心理健康保障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北林附小通过家校社开展联合心育,共同为学生的身心发展与社会适应发展形成教育合力,为孩子的积极心理品质和心理素养提升奠定理解、关爱、帮助的基础。
未来几年,北林附小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会在学校德育工作和积极心理学理念与方法的指引下,在“静待花开、陪着小树一起慢慢长大”的学校心育目标的引领下,构建以培养学生乐观、积极、向上的心理素养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北京市北京林业大学附属小学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