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文学院10月5日宣布,将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
自诺贝尔文学奖首次颁发以来,共产生了一百多位得主。我们常常觉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及他们的作品对于孩子来说遥不可及,其实他们其中有不少人都给孩子们写过书。
拉迪亚德·吉卜林(Rudyard Kipling,1865—1936),英国著名作家,19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吉卜林一生创作十分丰富,有长篇小说、短篇小说、诗歌、游记、儿童文学、随笔、回忆录等等。其中,儿童文学作品的成就最为突出,例如,《丛林之书》《献给孩子们的故事》《原来如此的故事》《勇敢的船长》《基姆》等,都是享誉世界的儿童文学作品。
吉卜林当年凭 《丛林故事》折桂诺贝尔,这本书也在之后的一百多年里受到全世界孩子的喜爱。故事讲述了“狼孩”莫戈里和其他动物之间的故事,让孩子随着故事体验丛林生存法则,非常感人。
《丛林故事》这本书缘起于女儿向他提出的天马行空的问题,比如“骆驼为什么驼背?英文字母怎么来的?”等等,于是身为父亲的他以科学事实为基底,加入许多天马行空的想象,带孩子走向这个大得出奇的世界。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有趣的故事,书中插画也全由吉卜林一手包办。
塞尔玛·拉格洛夫(Selma Lagerlöf,1858-1940),瑞典著名作家,190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世界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代表作《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圣诞节的故事》等。在处女作《格斯塔·培林的故事》发表后,她声名鹊起。1907年5月,《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出版。这部童话巨著的出版,为塞尔玛·拉格洛芙赢得了与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齐名的声誉。
在历届诺贝尔文学奖中只有一部童话作品折桂,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第一部,就是这本《尼尔斯骑鹅历险记》,由这本书改编的动画连续剧也曾经风靡中国。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讲述了一个不爱学习、喜欢恶作剧的顽皮孩子尼尔斯,因为一次捉弄了一只精灵,而被精灵用魔法变成了一个跟老鼠差不多大的小人。他骑在他家的大白鹅背上,跟着一群大雁旅行的故事。作为9至13岁孩子的通俗历史地理读物,《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同时又是一部知识性很强的童话。着重展现了瑞典的自然风光、地理环境、文化历史以及动植物习性。书中将北欧美丽的自然风光与人物心灵的陶冶巧妙地熔于一炉,成为了童话史上一部难得的经典之作。
莫里斯·梅特林克 (Maurice Maeterlinck,1862—1949),比利时剧作家、诗人、散文家。191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是象征派戏剧的代表作家,先后写了《青鸟》《盲人》《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蒙娜·凡娜》等多部剧本。早期作品充满悲观颓废的色彩,宣扬死亡和命运的无常,后期作品研究人生和生命的奥秘,思索道德的价值,取得很大成功。
梅特林克的《青鸟》是一本非常著名的童话,入选了“影响法国的五十本书”。故事讲述了伐木工家的两兄妹为救邻居家的女孩,在仙女的引导下,一路历险去寻找象征幸福的青鸟。最后才发现,幸福看似远在天边,其实近在眼前。
童话中的青鸟是人们所追求的东西,得到它等同得到幸福。故事很暖心,也适合童心未泯的成年人阅读。
阿纳托尔·法朗士(Anatole France星欧平台,1844-1924)法国作家、文学评论家、社会活动家。本名蒂波·法朗索瓦,生于巴黎一书商家庭。“法朗士”是他父亲法朗索瓦的缩写,又因他爱祖国法兰西,故以祖国的名字作为自己的笔名。他于192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蜜蜂公主》“几乎是他专意为儿童创作的唯一的作品”,虽然也是讲公主和王子,却有神奇和曲折经历的故事:公主被带到矮人国,王子被抓进湖下水妖国,分别七年坚守情感和信念,抵御住各种诱惑,最终走到了一起。这个故事让孩子体验爱的无私与执著,浪漫而温暖。
胡安·拉蒙·希梅内斯(Juan Ramón Jiménez,1881-1958),西班牙安达鲁西亚诗人,195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是一个多产的作家,代表作《普拉特罗和我》(或译《小毛驴之歌》《小银和我》)、《悲哀的咏叹调》。
《小银和我》是诺奖得主希梅内斯特别为孩子们写的童话散文诗。在书中作者写道,他自己不爱热闹,没有什么社交活动,跟他长期作伴的是一头银白色的小毛驴小银。
小银是作者的兄弟、朋友、孩子,他们亲密无间、相依为命,一同走过美丽的原野、村庄、山岗、教堂、街巷。他们习惯到郊野去散步,在树下读书,他有时给驴子念诗、讲童年的故事、讲所见所闻、讲人生也讲梦..……诗中你会看到一组西班牙南方的风情画,一个令无数孩子和大人都神往的乡村。
约翰·斯坦贝克(John Steinbeck,1902-1968),美国著名作家。1962年因为“现实主义的、富有想象的创作”以及“富于同情的幽默和对社会的敏感观察”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人鼠之间》《愤怒的葡萄》《小红马》。
很难想象《愤怒的葡萄》的作者约翰·斯坦贝克写童话也能如此迷人。《小红马》由四个相对独立的部分组成,整体上看却是一个以成长为主题的小说,讲述了十岁的小主人公乔迪的四次刻骨铭心的人生经历:一是心爱的小红马的死亡,二是带有神秘色彩的老人吉塔诺的来而复去,三是小黑马的降生与母马的牺牲,四是外祖父一去不复返的光辉往事。
虽然小说针对儿童读者,但没有刻意避讳迷茫、痛苦、挣扎、沮丧甚至死亡和恐惧等感受,恰恰是这些宝贵的人生初体验,使得小主人公最终战胜了这些消极影响,完成了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小男孩到一个敏感成熟的青少年的心理蜕变。
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Issac Bashevis Singer,1904—1991),美国作家,被称为20世纪“短篇小说大师”。于197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辛格从小接受正统犹太教教育,熟悉犹太教经典、宗教礼仪。他坚持用犹太民族的意第绪语创作,并从犹太民间文学中汲取创作灵感,这令他的作品风格独特。他被称为“当代最会讲故事的作家”。
辛格用简朴却打动孩子心灵的讲述方式,给一个个古老的寓言童话、民间传说以及生活经历,赋予了新的故事灵魂和巧妙的生命智慧。1978年,诺贝尔文学奖给他的颁奖词说:“辛格洋溢着激情的叙事艺术,不仅扎根于波兰犹太人的文化传统,还将人类的普遍处境逼真地反映了出来。”
勒·克莱齐奥(Jean-Marie Gustave Le Clézio,1940-),法国著名文学奖。1963年出版第一部小说《诉讼笔录》,并获得勒诺多文学奖。至今已出版四十多部作品,包括小说,随笔,翻译等。一九九四年,他在法国《读书》杂志一次读者调查中,被评选为当代最伟大的法语作家之一。2008年,勒·克莱齐奥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克莱齐奥为青少年写的《流浪的星星》将故事背景放在二战时意大利投降后,法国的犹太人要逃离德国人的铁蹄,去找寻他们灵魂庇护之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本小说可以帮助孩子了解一些历史知识,宗教的概念,也能激发他们更多对战争的思考以及对克服困难的勇气。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Patrick Modiano,1945—)是当今仍活跃于法国文坛并深受读者喜爱的著名作家。1968年,莫迪亚诺发表处女作《星形广场》,离奇荒诞的内容和新颖独特的文笔,使他一跃而成为法国文坛一颗熠熠闪光的新星。1978年的《暗店街》获龚古尔文学奖。2010年的《地平线》获得了西蒙娜和奇诺·德尔杜卡基金会之世界奖星欧平台。2014年,莫迪亚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戴眼镜的女孩》是一部写给青少年的成长小说,不足百页的中篇故事,加上了法国国宝级插画家桑贝的图画,可谓相得益彰。作者以简单的回溯叙述方式,带领我们进入一个温暖和煦的世界,非常平实的情节,却包含了一种生命的深度内容:“当我不戴眼镜时,眼底的世界不再那么粗糙,人与物锐利分明的轮廓边线消失了,全变得蒙眬、柔和;声音也逐次低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