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长期从事学校心理辅导与儿童青少年心理研究。著有《学校心理辅导实用规划》《青少年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发展性心理辅导:理论与实务》《探寻优秀与卓越:心理老师成长之路》等。
浙江省温州中学心理健康教育高级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从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余年。编著有《高中生心理辅导案例解析》《走出沼泽地——学生心理个案分析》,著有《从新手到行家——心理教师的十项修炼》。————————————————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两位老师看来,当下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进程如何?吴增强:
但也要看到,当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几个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课时得不到保证,心理辅导活动课主题的选择存在随意性,心理咨询(辅导)室建设不够规范等。
由于课时、师资等问题,许多学校不能开设常规的心理辅导课,导致学科的普及度不高。此外,有些地区专职心理教师比较少,大多是兼职心理教师,专业性相对弱一些。
心理教师在专业成长中遇到的普遍困境是什么?如何帮助教师克服困境,更快速地成长?吴增强:
心理教师在专业成长中遇到的普遍困境有:学科地位边缘化;专业培训难以满足专业化发展需求等。心理教师作为临床学校心理工作者,其专业发展应该像医生一样,从专业资质认证到继续教育与进修等都有系列的专业训练和发展路径。近20年来,上海、浙江、广东、福建等省份都有学校系统的专业资质认证,但是还有一些地区中小学心理教师没有资质认证,更谈不上继续教育和进修督导制度的建立。
对于这种发展困境,我认为首先要落实心理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一是将心理教师纳入学校学科教师编制。10多年前,福建省厦门市率先将心理教师纳入学校教师岗位编制,保证了学校心理教师的配备。二是提高心理教师待遇。
关于帮助心理教师克服困境,我有几条建议:一是明确心理教师地位,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明确提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部分省份已经落实,但更多的地区尚未落实。二是组建区域性教研大组定期开展教研活动。三是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职称系列,确保心理教师职称晋升有望。四是心理教师要积极主动面对困境,想方设法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努力成长为专家型教师。
在心理教师的成长过程中,需要积累个别辅导和心理课教学的经验并写下这种经验。例如,通过写个案报告梳理自己个别辅导的经验得失,并且通过督导对自己的个案工作进行反思,提高个别辅导的能力。再如,写心理课教学课例,可以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活动的展开和成效进行梳理,在教研活动中与同行分享讨论、反思和改进。
写作首先是对专业的一种反思,可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据我了解,许多名师不但课上得好,而且文章也写得好。很难想象一个从不反思自己教育教学的教师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好老师。其次,写作也可以结交许多良师益友。我就是因为写作结识了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特级教师钟志农,他在我的专业成长上给予了许多帮助。再次,写作也可以让自己收获更多荣誉,获得成就感。
对于心理教师而言,诸如个案辅导、课程复盘等研究性写作较多,这种写作是不是容易陷入某种“套路”?除此之外,心理教师还要加强哪些写作训练?吴增强:
心理教师写个案报告、心理课教案,或者课题研究报告都有一定的规范要求,但是具体的内容是千差万别的。以个案报告为例,每一个个案都是不一样的鲜活生命,都有不一样的生活经历。所以,需要心理教师做个别辅导时“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心理课的教学反思,每个学生对问题的看法可能是多样的、丰富的。这些工作与学科教师的工作一样,都是富有创造性的。
写作对每个教师来说都是一个挑战,因为教师工作太忙,很少有时间思考、整理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因此,心理教师如何将碎片化时间加以统筹并用于自己的研究和写作,是促进自己专业发展的一个关键要素。
的确容易陷入某种“套路”,比如个案辅导往往有统一的写作格式,这样的好处在于内容规范而严谨,但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比较枯燥,可读性差。我觉得心理教师要多向存在主义治疗大师欧文·亚隆学习,他的书可读性强,往往把高深的理论隐藏于生动的故事之中。也就是说心理教师要学会“讲故事”,把深奥的理论写得通俗易懂,这样才能打动人心。
心理教师写作,一是要自己想写,二是写自己熟悉和喜欢的东西。我的工作室有一位心理教师,她对学生的心理活动了解得很仔细,知道学生心里在想些什么。后来她为学生编了一本心理读本《毛毛虫语录》,很受学生欢迎。
我在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管理系进修期间,写的第一篇正式发表的文章是论述学生道德发展从他律到自律。开始写的时候没有头绪,后来经过品德心理学教授李伯黍的指点,让我对儿童青少年道德认知的发展有了更深的理解,概念厘清了,接下来就是如何联系实际提出自己的观点。我在教育科研论文写作上有长进,离不开前辈的指导和启发。在进修期间,我国心理学史大家燕国材教授经常鼓励我要“标新立异,自圆其说”。
我自1989年进入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至今,30年来发表了100多篇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出版了10多部著作,还主编了多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手册。在职期间我还有许多行政工作,此外我还是上海师范大学心理系兼职教授,教学任务和研究生带教任务也很重。有人问我,工作那么忙怎么能写出那么多东西。我的回答是,写作时间是自己挤出来的。我一般利用早上时间写作,6点起床,7点开始写。同时,也会充分利用双休日及节假日时间进行写作和阅读。
后来退休了,时间就更多了。去年写了《探寻优秀与卓越:心理老师成长之路》,今年6月出版了。今年上半年完成了《儿童心理辅导》的写作,明年可以出版。现在在编写《学校心理文集:一个心理学工作者的探索历程》,把自己30年的学术成果做一个整理,希望对广大教师有所帮助。
“双减”政策的出台及落地,实际上也是对缓解学生过重心理压力的一种回应。当下学生心理压力主要来自哪些方面?吴增强:
对于心理教师来说,可以对学生开展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提升学生的抗逆力,提供积极应对的方法;对教师和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普及,做教师和家长的心理顾问,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双减”政策下,心理教师可以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还可以开展亲子工作坊,促进亲子关系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