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弘扬兵团精神和胡杨精神、老兵精神,把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为兵团成立70周年献礼,结合兵团第二十六个党风廉政教育月活动,十二师妇联联合十二师党委网信办特开设“军垦家风”专栏,旨在深度挖掘军垦家风故事中蕴含的家庭优秀文化,家庭传统美德,引导广大妇女群众及家庭更好弘扬和传承兵团精神和军垦家风。
家风是什么呢?其实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我并不懂得“家风”一词的真正涵义。随着渐渐长大,聆听着父辈一次又一次的谆谆教诲,也终于明白:我的家就是我成长的摇篮,在这爱的摇篮里,家风如一股甘泉一直浇灌着我的心灵,滋润着我茁壮成长,塑造着我的品格。
我的家风要从爷爷说起。爷爷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虽饱受贫困与饥饿,一生辛勤坎坷,却没有被生活的磨难击倒。他面对困难坚韧不拔的精神和积极乐观的态度深深影响了父亲和我。父亲很小的时候奶奶就去世了,爷爷带着父亲和叔叔艰难地在讨生活。家庭的变故和生活的压力让父亲早早就挑起了生活的担子。为了生存,父亲小学还未上满就无奈退学,帮家里种地、务工,很难想象,在那个艰苦的年代,父亲是怎样凭借自己的双手带大两个孩子。但自我记事起,父亲就整天忙碌着,一年四季,计量耕稼,偶尔农闲时,父亲也停不下来,打柴,挖药材,到集市上卖菜,去别人的厂子干活……总是想着法子换取家用。无论生活多苦多难,从没见父亲抱怨过,他总是乐呵呵地度过每一天,母亲常说父亲心大,不操心,不着急,但我却觉得这是父亲的生活智慧。
母亲告诉我做人一定要善良,母亲在生活中也一直为我做着榜样,有什么好东西总愿意与街坊邻居分享。借了邻居的东西用,总要及时归还人家。母亲说:“与人为善就是与己为善,你为别人着想,别人也会为你着想,人与人之间就会有一种融洽快乐的氛围。”1986年起,母亲由于类风湿疾病的原因开始不能生活自理了,以至于后来都不能自己吃饭了,一日三餐需要家人喂,父亲日复一日的照顾着生病不能自理的母亲以及哥哥和我,苦难的日子总是缓慢而沉重,然而父亲从没有因此而抱怨一句,总是默默地操持着守护着我们的四口之家,父亲常说:你们的母亲三岁就父母离世了,跟着哥嫂生活,从小命苦,现在又被病拖着受罪,我们一定要对她好,你们长大了一定要孝顺啊!慢慢的哥哥和我长大了,也能替家里分担些了,学着父亲的样子,变着花样的做着一日三餐,一口一口喂给母亲,虽然生活不富裕,但我们的心里却很富有,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好似“春雨润物”般沁润进了我的生命,无需过多的言语,却也深深印刻在脑海里。它鞭策着我,激励着我,改变着我。
小时候,我总喜欢跟在父亲后面,听他讲各种有趣的故事。父亲的故事,是我平淡的童年里最特别的回忆,也激发了我阅读的兴趣。印象最深的是父亲给我讲的《平凡的世界》的故事,虽然那时候的我并不能完全理解小说丰富的内涵,但故事里那群努力和命运抗争,勇敢追求理想的年轻人在我脑海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象,也让一颗梦想的种子在我心里悄悄生根发芽。自我记事起,兵团就是我的家,我的根。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缕风,都蕴含着深厚的军垦文化,浸润着兵团精神的独特气息。在这片土地上,我见证了父辈们用勤劳的双手开垦荒地,用坚定的信念战胜困难,他们经历了生活中的种种苦难,却没有被打倒,依旧顽强地和命运抗争,艰苦奋斗,努力为后辈们撑起一片天空,他们的身影深深烙印在我的心中,成为我成长路上最坚实的支撑。在我眼中,爷爷和父亲也同故事里那群年轻人一样,平凡又勇敢,以至于在往后的数十年里,我仍然扎根在兵团一线,不愿离开,对我而言,这种扎根不仅仅是一种选择,更是一种使命与担当。
而今,我也组建了我的家庭,有了我的孩子,再回首往事,想着曾经为我指明道路的父辈,他们坚韧不拔的品格、乐观面对困难的态度一直激励着我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坦然地面对人生中的每一个困难,成为了我成长路上最宝贵的财富,最珍贵的礼物。而我也必将这份礼物传承下去,分享出去,为了我心灵的家园,也为了每个人心灵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