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高峰时期,乐淘在北京王府井商业圈的繁华地带,垂直代销B2C乐淘占据租下了澳门中心两层办公楼的位置,高峰时期人数超过400人。那是和竞争对手好乐买打的火热的年代。
一年后,物是人非,400人时期的“辉煌”不在。伴随着向鞋类自有品牌的转型而短短一年时间过后,乐淘北京公司现在的规模人数从400人急剧降将至如今的40多人,其位于杭州的团队也从近20人缩编至不足10人。
自从去年底宣布转型自有品牌以来,这时的乐淘正在经历其成立以来最痛苦的一段艰难时世。
作为转型的标志,,卸下了垂直代销帮人搬箱子、亏本的包袱,开始了品牌商的征途。
今年上半年,乐淘推出了Chance Chance(恰恰)、Lavis Lavie(乐薇)、Imosii(茉希)、MANWILL(迈威),C+(斯伽)五个自有品牌,7月份,其对外宣称公布的数据显示月销售额超过500万,利润比以前翻倍。在此之后,乐淘再无公布任何数据在电商圈子趋于沉寂,。
据乐淘离职员工称,乐淘转型仍处于阵痛期。内部人士则称,“转型后销量肯定有下滑,但取得了一些进展,做品牌肯定需要时间。”乐淘在其沉寂的2012年下半年都发生了什么?
腾讯科技最近的调查显示,动荡是乐淘这段时间的主旋律。转型前,乐淘是一个零售商,需要的是品类管理能力、销售能力、流量获取能力;转型后,需要的是品牌塑造能力、供应链能力,体现品牌溢。从渠道制到买手制星欧官方网站,乐淘内部结构大调整,整个供应链换血,无法适应调整的员工只能离开。
据乐淘离职员工透露,调整后,乐淘北京公司只剩下不足100人,且上个月启动裁员后,仅剩下40多人。乐淘在杭州负责和阿里对接的运营团队,从近20人调整至不足10人;目前乐淘的设计团队位于珠海,具体人数不清。
“裁员是压缩成本最直接的方式,但人员调整也使团队运营能力不如以前,动了公司的士气。”一位熟悉乐淘的人士指出。
与此同时,乐淘开始入驻天猫、京东、亚马逊中国等开放平台,官网只卖自有品牌,砍掉了代销部分。乐淘天猫乐淘官网旗舰店的销量乐淘并未公布,腾讯科技根据目前上架产品粗略估计其月销售额不超过百万元。
天猫乐淘官方旗舰店中,月销量最高的是茉喜一款女鞋,近一个月售出729双。不过有93款近一个月销量呈现个位数,144款近一个月无销量。
Alex数据则显示,乐淘官网三个月流量平均排名14167位,下降了2465位。从天猫乐淘旗舰店销量来看,根据现在展示的商品计算,近一个月销量约70万元。
多方面信息显示,乐淘转型正处于阵痛期。一位乐淘内部人士坦言,转型后销量有所下滑,“做自有品牌肯定需要时间。”
乐淘的转型并非没有优势。乐淘创办之初即在与工厂接触,愤怒的小鸟等潮鞋积累了一定品牌经验,并从香港挖来知名买手。由于毕胜在演艺圈的人脉,品牌创办之初即请来徐静蕾、杨幂代言,知情人士称主要采取分成模式——这对于创办之初的淘品牌一般来说是不可能做到的事。
熟悉鞋行业的人士指出,与运动鞋周期长、起订量高不同,休闲鞋的产品周期较快,从设计到销售只需20天;起定量较低,每款可生产100-200双。因此,休闲鞋试错成本低。如果销量好,可追加生产,如果销量差,也不会产生太大库存。
该人士认为,鞋类品牌初期肯定要经历市场试错,至少需要一年四季的时间,再根据试错结果进行调整。在这个阶段,订单量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把商品做好,把品牌树立好。“现在评估乐淘的转型还太早,做一个品牌,需要3-5年甚至5-8年的心血,需要耐心去养。”
但是,悲观观点认为,当前做鞋类自有电商品牌的时机已经过去。“三年前,传统鞋类品牌尚未重视网上销售,更多是代理商。如今,传统鞋类品牌正组建团队、做大投入来规划互联网市场。传统企业的消费者认知度、品牌资源,都强于互联网公司。” 一位不愿具名的鞋类B2C创始人指出。
而一位鞋类品牌电商负责人也认为,乐淘半年的转型未达预期,市场份额很低,转型的力度和操作手法都不是很到位。
“如果乐淘还是以一种创业的心态来做,肯定会做的更好。但我感觉他们已经没有二次创业的冲劲了。”该人士透露,毕胜部分精力在转移到其个人投资的项目中。
与服装类自有品牌电商有凡客、初刻、NOP、七格格、韩都衣舍等众多参与者不同,鞋类自有品牌排名靠前的例子屈指可数,如(羊皮堂)、simul。
男装品牌NOP创始人刘爽认为,鞋是一个品牌相对集中的行业,用户需求不是特别发散,*的难点是合脚。女装品牌初刻创始人许晓辉认为,鞋类传统品牌更加强势,鞋的质量比服装难以控制。“但若能做好,机会也挺大。”
“当前做鞋类自有品牌的时机已经过去。”一位不愿具名的鞋类B2C创始人称,“三年前,传统鞋类品牌尚未重视网上销售,更多是代理商。如今,传统鞋类品牌正组建团队、做大投入来规划互联网市场。传统企业的消费者认知度、品牌资源,都强于互联网公司。”
乐淘并不是不知道做鞋类自有品牌的难处,转型是一个无奈的选择。垂直代销亏本的生意已经无法再走下去,破釜沉舟做品牌是一个出路。对于四年两次转型的乐淘,这条路能坚定的走下去吗?
2011年,乐淘官方称销售达4亿,按销售额计算在鞋类B2C中居*位置。但乐淘仍在烧钱的漩涡中,无法降低公司成本。
毕胜算过一笔账:当前垂直购销类B2C电商公司成本=物流10%+仓储10%+反向物流3%+客服1%+技术4%+管理人员10%+市场推广10%+代收手续费2%+包装1%,成本约为50%左右,而价格战下毛利平均10%,净利为-40%。
乐淘前员工称,从外部环境看,2011年中旬鞋类B2C发生两件大事,使乐淘的转型迫不得已:一是百丽旗下优购网上线,占据资本和渠道优势。百丽是阿迪、耐克*的代理,乐淘再强的渠道,也要从百丽手里拿货,因此渠道优势损失殆尽。二是竞争对手好乐买获得腾讯投资,一年内弹药充足。
同样在2011年中旬,乐淘开始向自有品牌转型,先后推出《愤怒的小鸟》、《水果忍着》系列帆布鞋,与《milk》杂志合作推出Reklim品牌潮鞋。当时,自有品牌占乐淘销售额的比重已经超过10%,并预计未来将达到30%的恒定值。与代销相比,自有品牌拥有60%的高毛利,价格更可控。
乐淘转型的速度比想象中来得快。2011年底,毕胜抛出“垂直购销B2C骗局论”,给垂直购销电商当头一棒,加速了向自有品牌的转型。
2012年6月,乐淘一举推出了恰恰、乐薇、茉希、迈威、斯伽五个自有品牌,7月份销售额超过500万。但在此之后,乐淘在业绩趋于沉寂。转型半年来,乐淘做了些什么?
一是供应链换血,裁员。转型前,乐淘是一个零售商,需要的是品类管理能力、销售能力、流量获取能力;转型后,需要的是品牌塑造能力、供应链能力,体现品牌溢。从渠道制到买手制,乐淘内部结构大调整,整个供应链换血,无法适应调整的员工只能离开。
据乐淘离职员工称,调整后,乐淘北京公司只剩下不足100人,且上个月启动裁员后,仅剩下4、50人。杭州和阿里对接的运营团队,从近20人调整至不足10人。设计团队位于珠海,由于珠海是女鞋的核心地带,公司重心正向珠海迁移。
“裁员是压缩成本最直接的方式,但人员调整也使团队运营能力不如以前,动了公司的士气。”某鞋类同行说。
二是入驻天猫、京东、亚马逊中国等开放平台,官网只卖自有品牌,砍掉了代销部分。从天猫乐淘官网旗舰店来看,将每双鞋近一个月累计销量*单价,将当前展示的271双鞋子销量相加(无法估算下架部分),粗略估计乐淘在天猫旗舰店月销售额近70万元。
天猫乐淘官方旗舰店中,月销量最高的是茉喜一款女鞋,近一个月售出729双。不过有93款近一个月销量呈现个位数,144款近一个月无销量。
在乐淘官网,Alex流量查询显示,近三个月流量平均排名14167位,下降了2465位。
一位鞋类电商创始人介绍,与运动鞋周期长、起订量高不同,休闲鞋的产品周期较快,从设计到销售只需20天;起定量较低,每款可生产100-200双。因此,休闲鞋试错成本低。如果销量好,可追加生产,如果销量差,也不会产生太大库存。
他说,鞋类品牌初期肯定要经历市场试错,至少需要一年四季的时间,再根据试错结果进行调整。“在这个阶段,订单量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把商品做好,把品牌树立好。”
他认为,现在评估乐淘的转型还太早,做一个品牌,需要3-5年甚至5-8年的心血,需要耐心去养。半年来处于调整期很正常,“或在蓄势待发,明年开始发力。”
乐淘的转型并非没有优势。乐淘创办之初即在与工厂接触,愤怒的小鸟等潮鞋积累了一定品牌经验,并从香港挖来知名买手。由于毕胜在演艺圈的人脉,品牌创办之初即请来徐静蕾、杨幂代言,知情人士称主要采取分成模式——这对于创办之初的淘品牌是不可能做到的事。
不过,某品牌出身的鞋类电商负责人认为,乐淘半年的转型未达预期,完全可以做更多的事。“半年前,乐淘华丽转型,开局很漂亮,给了外界一个不错的预期。但感觉雷声大、雨点小,后续的力度和操作手法不是很到位。个人感觉乐淘并不是蓄势待发,而是心不在此。如果还是以一种创业的心态来做,肯定会做的更好。但我感觉他们没有像当初乐淘那样二次创业的冲劲了。”他还透露,毕胜部分精力在投资的项目中。
“半年时间尚不能评论乐淘转型好坏,只能说还没跳出来,在市场上的份额还非常低。”上述人士说。
今年8月份,乐淘副总裁陈虎与媒体交流时曾表示,销售端容易发力,关键是商品,需要一季季的试,当供应链进入品牌商的操作步骤——即提前一年设计,提前半年订货,一旦进入正循环,商品和买手经过市场检验没问题,后面销售端很好发力。他说,如果乐淘做到月销售额5000万元,即可以打平,“说不定还不用5000万。”
鞋类自有品牌的“美与难”但是,做自有电商鞋类品牌并不像乐淘想象中那么容易。
在垂直电商和淘品牌中,男装品牌NOP和女装品牌初刻同样推出鞋品类,不过量较少,仅作为补充,逻辑是“我的用户会买我的鞋,而不是买鞋的用户来我这”;凡客鞋子以帆布鞋为主;鞋类淘品牌代表mr.ing已有四年历史,占据了先机。
据鞋类品牌行业人士介绍,鞋子自有品牌比服装还要难。一是鞋类品牌相对集中,传统品牌更强势,仅百丽就占据了线%多的市场份额,人们对鞋品牌的认知度比服装还要深。二是鞋类标签不够明显,用户需求不是特别发散,如大体形状相同,颜色有些限制,不如服装千变万化。三是鞋的舒适度更难把控,楦型、尺码要求高。四是对传统背景有更高的要求,买手、生产、供应链能力缺一不可。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腾讯科技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