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安泰经管学院余明阳教授带队,MBA项目一行40余人正式开启为期8天的日本游学之旅,东京
2024年正值交大安泰MBA项目办学30周年,作为中国商科教育的领军项目,
安泰MBA始终重视国际化体验的打造,提供了包括双学位、海外交换、海外游学等多样化的国际交流通道。
其中海外游学项目更是被誉为安泰MBA三大不可错过的活动之一,自2012年开启国际游学项目以来,交大安泰MBA一直坚持自主运营的方针,保证了国际游学的高标准与良好体验。十余年来,在数以千计的老师、在校生以及校友的积极参与下,交大安泰MBA国际游学项目在保证既有线路稳定持续运营的同时,也不断尝试和开辟新的游学线路和可能性,
先后开辟出美东美西、北欧、英国、法德等经典线年更是首次推出日本游学路线。
日本作为我们的邻国,曾经经历或正在经历经济高速增长、泡沫破裂、高龄少子化、企业出海等命题,其经济发展与企业管理中积累的经验与教训,对于正处于经济换轨转型期的我们来说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于是在六月这个春夏之交、温度宜人的季节,安泰首条日本游学团四十名同学在余明阳教授、MBA中心苏骞老师和丁震昊老师的带队下开启了八天的寻访和学习的旅程。
作为MBA的在校生或校友,各位同学基本都是各自行业里的资深管理者,但我们接触的关于管理和经济有关的理论与实践,不论从商学院视角还是企业管理实践视角出发,更多的来自于欧美等国,或直接来源于本土的管理实践。然而日本在产品设计、文化传播、企业管理范式等方面的经验自改革开放以来也对国内产生了巨大影响。另一方面,自上世纪日本泡沫经济破裂之后,不论是社会经济的发展、青年人精神面貌的流变、现代人口政策与雇佣制度的调整,还是对比欧美创新的持续突破更时日系创新体系的“迟缓”转型,其内在有什么样的的社会文化因素在发挥作用,又反映出日本所属的东亚地区的什么样的发展趋势,对于或多或少都在探索新的管理方案的我们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参考案例。
如何平稳度过增速放缓后的经济换轨期,以及社会文化土壤对于管理与创新具备怎样的影响,都成为我们这次游学团项目背后天然的探寻动力。日本对于我们来说,是最熟悉但又最陌生的邻国,正如余明阳老师在课堂上经常说一句话——
交大安泰MBA的游学项目给我们提供了深入当地企业、理解日本社会的绝佳机会。
游学首日清晨,我们全团近40人在浦东国际机场搭乘航班,经过两个半小时的航行,顺利于当地时间上午11点抵达东京成田国际机场。出关流程完成后,余明阳教授向每位随团成员简短地提出了对本次日本游学的要求与期待,他表示
日本作为我们的邻国,同时也是我们很多产业领域的竞争者或合作者,我们的游学旨在深入理解日本经济与管理,希望各位同学抱着学有所得的想法,能够通过本次游学获得日常管理工作中的启发与借鉴。
余老师的发言提纲挈领,为本次游学定下了基调,同时也合乎我们每位同学的心声。大家甫一落地,就已经开始热烈讨论起未来几天的参访行程,尤其对于日本企业精益管理、员工雇佣制度、自动化生产和创新体系等方面,大家都相当期待。当然,穿插在企业参访与交流学校课程之间的文化体验同样不可或缺。
本次游学的日程安排的十分紧凑充实,刚出机场,我们便马不停蹄的前往第一个参访企业——朝日啤酒茨城工厂参观。路途中,我们乘坐的大巴穿行于日本东部茂密山林间的高速公路上,多山是我们对于日本留下的第一印象:日本的大部分人口都聚集于沿海少量的平原地区,这带来了超高的人口密度和超大规模的城市集群;同时,不同城市群之间被山林阻隔,使得日本各地区都发展出了特征鲜明的地区文化。本次游学我们将先后探访东京为代表的东京城市圈、京都为代表的关西城市圈以及名古屋为代表的中京城市圈,以及各自城市最有代表性的企业与文化景观。
在前往朝日啤酒工厂的途中,我们本行的同行向导天奇首先为大家普及了日本饮食文化的历史,其后本地向导佃女士更是用流利的中文向我们介绍了日本从明治维新接触西方以来,啤酒逐渐登上日本餐桌,并成为日本人最喜爱的酒精饮品的过程。佃女士曾经在中国留学,对于中国文化有很深的研究与兴趣,她同时还是一位“持证忍者“,她从自身的经历出发,为我们介绍了很多书本上难以了解的文化细节。由于我们的诸多行程都是通过大巴车前往,两位向导风趣幽默,且不失文化底蕴的分享在一周多的游学中,也为我们带来了很多启发与感受。
朝日啤酒茨城工厂作为朝日啤酒在日本最大的产品生产基地之一,坐落于茨城县一处不起眼的小镇之中,然而其占地规模却十分可观。我们在这里参观了朝日啤酒企业展览馆,也体验了啤酒生产线从麦芽发酵到最终罐装的各个环节。朝日的企业展览馆并不是我们印象中的传统宣传形式,而更类似于一个视觉、味觉、听觉结合的4D体验中心,其对于日本啤酒文化、朝日啤酒历史、生产与管理理念的展现形式和体验设计,把日本文化、日式企业管理范式呈现的非常直接和淋漓尽致,给我们带来了非常独特的体验。
朝日啤酒的参访首先从一条长长的楼梯开始,这条楼梯每条阶梯都是用朝日啤酒罐所铺设,讲解员告诉我们,这条楼梯的所有啤酒罐加在一起正好是朝日啤酒茨城工厂每秒生产的啤酒数量,而整个茨城工厂一天能够生产590万瓶350毫升的罐装啤酒,这给我们带来了十分直观的视觉感受,也对这间工厂的实际生产能力有了一定了解。这种与利用现实实物、全息影像科技等途径,使得参观者能够与生产环节产生交互,以介绍生产方法与数据的展现形式在之后的参访中也有很多体现。
在后续的介绍中,讲解员小姐告诉我们朝日啤酒茨城工厂自创建至今已有三十年历史,我们所参观的体验馆是结合工厂实际结构与生产环节所做的延伸拓展项目,辅以视觉的科技的植入和体感辅助让参访者能够更好的理解啤酒生产的各项环节。我们跟随讲解员的脚步,从麦芽的筛选开始,先后体验了酵母的筛选与发酵、杀菌蒸馏、储存罐装等环节,在逐渐了解朝日啤酒的同时,空气中的麦芽与啤酒香气也越来越浓。
参观的最后环节,在罐装流程完成后,我们一行人来到了展览馆的产品体验大厅,在这里我们每个人都品尝到了刚刚出品的生啤,清冽爽口的口感与刚刚的生产参观相呼应,别有一番滋味。这种展览形式可以有效地促进和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将自身的产品与生产理念寄寓于消费者可以直观接触的界面和路径之中,并且也能够促进企业的运营能力、生产能力的整合与宣发,这给我们参访中的各位管理者和企业家带来了很多启发。
朝日啤酒的参访结束后,我们继续乘坐大巴前往下榻的酒店,高速公路两旁的景色逐渐变化,我们也从茨城抵达了东京最核心致密的城区,在这里我们将停留三天,接受一桥大学一天半的学习课程,并前往日产汽车横滨工厂访问,以及参观几处最有当地特色的景点。
当晚,在余明阳教授的主持下,我们在酒店餐厅举行了本次日本游学团的欢迎晚宴,每位参团同学分别介绍了自己在交大安泰MBA学习的经历以及对本次游学的期待。从已经毕业二十余年的大前辈到还在学习中的在校生,每位随团同学都对日本游学抱有很深的期望,在各自介绍之后大家迅速熟悉起来,谈到游学团有好几位同学正好生日,组织方更是拿出了提前准备的生日蛋糕,所有同学老师一道为过生日的同学同唱生日歌,为他们庆祝。
这种亲如一家的气氛正是交大安泰MBA珍贵校友网络的最好体现,之后也一直贯穿于本次游学旅途之中。
与知名院校的合作课程一直是交大安泰MBA游学项目含金量最高的核心活动,这种短时间高频次的紧凑学习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凝练出最有价值与代表性的课程内容,帮助参与游学的同学领略游学国家的管理风格与社会文化。
交大安泰MBA为了保证游学课程的质量与体验,每次游学课程模块都会经过双方学校大量的前期策划与调整,才将对方院校的整个课程体系浓缩为看似简单实则饱含背景价值的两三天课程,课程设计还会考虑互相之间的承接与关联。
往期游学团里不少同学和校友都会在课程后的切磋探讨乃至回国后的回顾探讨中,不断发现当时并没有留意注意的诸多背景和细节。
本次日本游学也不例外,我们到访的的合作院校是一桥大学ICS商学院,一桥大学作为日本商科院校的翘楚,由日本近现代化先驱森有礼、涩泽荣一、福泽谕吉等人创立于1875年,其商学院排名日本第一,ICS作为一桥大学的王牌项目,坐落于东京市中心的千代田区,与日本皇宫比邻而居。一桥校方精心的准备也不断带给同学们和老师以惊喜,在仅一天半的时间里安排了相互串联的六门课程,从日本经济史、创新体系、雇佣制度等方面持续刷新和迭代着大家的视野和思维认知。参与授课的几位老师,都具备深厚的国际背景,有非常扎实的专业储备;课程以全英文讲授,并且配备专业同传,这使得全部的课程体验都十分流畅。
第一堂课首先回答了我们关于日本高龄少子化带来的影响以及日本政策变迁的问题。主讲这堂课程的小野浩教授曾经任职于野村综合研究所,主要研究人力资源与社会福祉的课题。他首先从《日本人口结构变化》开始探讨日本社会的老龄化趋势发生的背景以及其所引发的社会问题,并且从人口经济学的角度解释了日本人口下降与GDP的关系。接下来他进一步探讨了日本在过去几十年中的经济社会层面采取的对策。东亚国家由于社会结构和发展趋势的相似性,日本社会与经济的各种问题实际上同样也正在中国对我们的发展有很直接的投射和借鉴意义。
老龄化问题作为所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发展中难以避开的趋势性问题,应对方向包括提高出生率、引导女性更多参与社会活动、构建有效的社会养老制度、引进移民等方法,小野浩老师这次课程探讨了日本除移民外采取的各项措施。由于出生人口不足,中日韩三国都正在面临同样严峻的挑战和社会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不能单纯考虑新生儿的数量,还需要兼顾人口质量,这形成了人口挑战背后的一个看似简单但实际复杂的悖论点。与增加新生儿出生率平行的另一个举措在于养老问题,围绕每个老人的晚年养老平均需要几个青壮劳动力支持、由谁负担养老成本等问题,小野浩老师详细介绍了几套不同的方案和方向:市场主导模式、家庭主导模式、社会主导模式。
最后他还探讨了生育对女性社会参与度影响的问题,他提到女性由于生育所带来的社会参与与职业发展的损失几乎是不可逆的,所以需要对女性的社会参与提供支持,以保证女性在社会生活中能得到更多公正发展的机会。对于这个问题在不同国家的社会文化里有不同的形态状态和影响,相比之下日本社会和我们的社会差异较大,长期高龄少子化的趋势下日本女性的社会参与度反而逐年增加,而国内我们刚刚开始面临这一趋势,女性的社会参与还面临与日本不同的压力与挑战,对比北欧等国女性的社会地位和解决方案或还是有更多可能性需要被看见和探索尝试。
小野浩老师让我们了解了日本自泡沫经济破裂后的人口变化情况以及经济现状,这与第二堂课Robert Feldman老师的课程完美衔接。Robert工作于Morgan Stanley,是一位在日本生活了35年的美国人,作为兼具对日本的深层理解与域外视角的观察者,他所讲授的《日本经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别具一番风味。日本近现代化起源于明治维新,但明治维新之前有什么样的铺垫,明治维新后日本又如何逐步现代化的过程实际上很少为我们所知。Robert从日本江户时代的经济发展开始,讲到的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政策,让我们对日本近现代化发展的历程有了十分直观的认识。尤其是“追求学问、培养艺术,从而发展智力和完善道德力量”这一当时的教育目标也同样让我们印象非常深刻。
Robert尤其强调经济发展中劳动生产率的作用:日本长期为人口老龄化所困扰,而面临出生率的下降的无解问题,就需要从提升劳动生产率的角度思考解决方案。日本社会的劳动力在1930年前后还是以从事农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但战后日本社会与经济则更多依靠技术进步。他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取决于技术的进步速度、资本/劳动比的增长速度”这一原理出发,将日本的经济发展、社会变迁与创新制度串起一个图谱,层层递进。最后对于同样面临人口问题的中国,他总结道:如要提升劳动生产率,三要素“技术进步、资本密集度、资本生产率”需要同步提高,“生产率的增长速度至少比长寿成本的增长速度快1%,这样才能稳定公共债务和GDP的比率。”
第三堂课是由小野浩教授带来的《日本商业与经济》课程,主要介绍了日本经济中影响深远的“共识决策倾向”和日系企业独有的“系列KEIRETSU”模式。他以购买二手车的案例为例,从买二手车时对于平台中间商、熟人、以及网络陌生人等渠道的偏好出发,探讨了企业在商业市场中各种行为的“性格”倾向,并借此对比了美国和日本社会经济的差异。因此引出的丰田和日产两家汽车巨头生产模式的差异,也让我们了解到通过复杂的相互持股关系维系的供应链体系“KEIRETSU 系列”在日系企业运转中所发挥的作用。由此引出的对文化差异的探讨,也让大家更进一步理解了中日经济发展模式的差异,以及背后的文化社会背景和范式差异。基于“系列”与“年功序列”这种家族式的社会经济模式,日本构筑了不同于其他国家的超稳定的雇佣体系,这带来了日本经济的独特特征的同时,也削弱了日本经济在面临重大变革时辗转腾挪的灵活性。而这堂课所提到的两家车企的案例,我们在之后的企业参访中也有了进一步的深入了解。
第四堂课由孙康勇老师带来《日本和中国的商业:相似与不同》的分享,孙老师毕业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他旅日多年的经历与见解让他在这个课题上的研究和呈现都帮大家日本经济和商业背后的深层因素。通过孙老师展现的视角,我们得以重新认识日系企业经营和管理范式。例如“系列”这种行业集团式的存在,作为日本企业竞争力不为外人所知的“冰山下的部分”,其所发挥的作用我们很难觉察。在回答同学们关于日本企业管理模式的问题时,他提到丰田的精益生产并不容易学和有效实践,或更受这种独特的日式经济和企业集团的背景因素影响;日本强大的经团联组织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的作用也是我们之前所不了解的。以及孙老师介绍的日本创新理论,通过之前几节课程的学习,与孙老师的介绍串联在一起,一下子就有多了一个层次的力量;更让我们惊喜的是,课堂上提到的著名的创新理论,其提出者同样也是一桥大学的老师,这让我们对于当天的课程更增加了一丝熟悉感。
在一桥大学第一天的学习刷新了我们以往产生的片面印象,日本泡沫经济破裂后所谓“失落的二十年、三十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衰退,而是经历过持续的政策变化与经济转型,通过促进技术进步、提高社会福利、引导企业出海等举措,保证了经济的稳定。甚至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近十年反而是企业利润持续上扬的十年。通过这几堂课,我们理解了这种变化背后的深层力量和背景源头,对于正处于经济转型中的我们来说有很强的参考意义。
经过了一晚的休整与消化,我们继续在一桥大学的学习。第五堂课的藤川佳则(Yoshi)教授,毕业于一桥大学经济学部,后进入哈佛大学商学院MBA学习,他的授课以实证与案例为重,讲课风格十分风趣幽默。其带来的《国家创新体系x卓越中心视角》课程着重介绍了日本的创新体系。Yoshi老师开场先是让大家组队回顾昨天的主要收获。
一天半的学习课程就像一个拼图,几位教授都很注重整体拼图的整体性,不同课程之间都存在承前启后的关系。我们首先从昨天课程暗含的故事线出发,回顾了人口结构的GDP公式、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影响、文化因素对经济的影响等课程内容,这样的回顾使得我们重新审视所学习到的知识点,也对Yoshi老师接下来即将介绍的日本经济发展中的创新要素更加期待。
Yoshi老师以KEIRETSU(“系列”)和ZAIBATSU(“财阀”)的对比切入,他提到日本战后老牌的以家族关系为主的财阀被强制解散后,日本企业尝试去家族化所产生的形态和产物便是日系企业的“系列Keiretsu”模式。他进一步介绍了韩国的CHAEBOL模式,当我们知道“ZAIBATSU”和“CHAEBOL”实际上都是”财阀“一词的音译的时候,我们对于日本和韩国经济模式的关系便有了更加清晰的理解。那么曾经为财阀所把持的日本经济,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现在的创新与科技导向的呢?这个问题很快便得到了Yoshi老师的解答。
Yoshi老师并没有立即引入理论,而是以一张倒置过来的日本地图为例向我们提问:这个地图与什么国家十分类似?在场的同学们提出了很多猜想,但当谜题揭晓的时候还是让我们产生了很大的冲击——日本的地形、面积以及宜居土地占比与挪威十分类似,然而日本的国土上却生活着远超挪威的一亿多人,将近半个美国的人口数量。通过一系列简单简洁明了的关联和数字对比,以及数据可视化的对比呈现,让我们对于印象非常深刻,也对于如此狭小的宜居土地上如何构建高密度的现代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兴趣。
Yoshi老师进一步以东京圈地铁为例,整个东京城市圈同时运行有158条线座地铁站,是世界上最复杂繁忙的轨道交通系统,然而如此复杂的运营下,新干线秒,而这一切都离不开Operational Excellence“ 这一概念。通过Yoshi教授的介绍,再联系到我们在东京的自身体验,很贴切和具象的让我们理解了Operational Excellence的价值。
《国家创新体系x卓越中心视角》这门课提出了两个框架,一个是NIS(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一个是COE(Center of Excellence),展开的过程也是精彩纷呈。比如可口可乐在东京(在日本)销量最好的子品牌是什么?竟然是非碳酸饮料产品的咖啡!并且名字叫“佐治亚咖啡”,虽然大洋彼岸的佐治亚其实并不产咖啡,但这个品牌还是成为了日本市场的领军品牌。再比如可口可乐把全球非碳酸饮料的研发中心放在东京,这一跨国企业决策的理由正存在于日本市场的独特性之中:在美国市场的可口可乐的竞争对手是百事;而在日本市场更加分散、可口可乐面临数不清的非碳酸饮料品牌竞争,天壤之别的市场竞争环境使得日本存在更加多元的需求与产品方向。另一个显著的差异是消费习惯,美国人更倾向于每周开车采购,而在日本几乎就是便利店和自动售货机的天下,日本的消费者会更加注重独特的口感体验。
课程的一个高潮时刻发生在课程即将结束的时候,Yoshi教授在介绍消费习惯倒逼产品开发和上架习惯时,使用了KitKat作为实例示范,Kitkat在日本时长开发出了近千种不同口味,而Yoshi教授为我们提供了最为直观理解这一产品开发多样性的机会——他掀开讲台前的桌布,为我们展示了满桌子的各种不同口味的KitKat,迎来的是大家的惊讶与欢呼,这堂干货与趣味并存的课程就在别开生面的KitKat party中落下了帷幕。
我们在一桥大学的最后一节课,由由索尼集团负责产品研发的高管Allan Sumiyama先生主讲,主题为基于索尼集团实践的《日本跨国公司视角》。索尼集团作为日本发端的科技企业,已经很大程度上脱离了日系电子制造企业的范畴,而成长为了以媒体影音娱乐为中心的跨国企业。
Allan为我们介绍了索尼集团过去十年来产品研发与创新模式的变化过程:过去索尼的产品研发更加纵向,不同的项目之间相互独立;而现在的索尼更加强调”生态“的价值,主动打破不同环节之间的壁垒,让各种创新与技术积累都可以展现在所有人面前,这样能够更好的促进新产品的迭代与进化。相比其他发源于日本的企业,索尼的管理范式毫无疑问走的更远,其揉合了欧美现代管理理念与日本传统管理方法的风格,也让我们在场的同学对于串联不同国家优秀管理模式以适应中国国情有了新的思路。
短暂而精彩的一天半一桥大学商学院的课程转瞬即逝,所有课程结束后,在余明阳教授与小野浩教授共同见证下,每位同学分别领取了本次课程的学习证明,最终在与几位老师合影留念后,我们一行顺利结束了在一桥大学紧凑而充实的学习。
当天下午由余明阳老师带队,在当地向导的引导下我们继续在东京地区开始了接下来的文化与企业参访的行程。紧张的学习之后,在皇居和根津美术馆所领略的日本文化则带我们感受了更为传统、细腻的日本:在皇居东御苑,我们穿梭几百年地时空,身处于现代化的东京市中心,身边所见所闻则是日本江户时代德川将军与日本皇室的兴衰罔替,对外展出的传统藏品则让那个时空出现了直观的画面感。
结束了皇居的参观,我们下一站移步繁华的表参道,参观著名的根津美术馆的时候,我们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精致隽永的东方庭院之中,在繁华现代的市区之中竟能以一个窄窄的通道就瞬间切换至数百年前的氛围之中,被宁静的东方美学包围,这是设计和空间的魅力,也是文化的魅力。而文化体验,也一直是安泰海外游学团项目里的一条暗线,简单的点缀却经常是点睛之笔。根津美术馆由著名的建筑大师隈研吾设计,从里到外,恰到好处的把观众访客带入一个情景情境,让那些穿越时空的展品们安静的成为了主角。很多藏品来自我国的古代,这两个国家的文化联结由表及里。
在《日本文化关键词》书里有这样一段文字:“文化是在环境等各种条件下,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出来的,它们分别具有各自独特的内容。各自的文化是与生存在各自文化中的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和价值观结合在一起的。文化相遇带来的意义,就在于它让我们把目光投向了自身文化框架中所看不到的东西,即不同的看法和世界观。我们对此感到惊奇,或者因此动摇了自己的世界观。通过这个过程,我们培养了反观自己的目光和对他者产生共感的心。通过这个过程,我们让我们的文化更加丰富,同时形成了与他者共存的基础。也可以说,与他者的相遇才是我们使我们的文化更加丰富的源泉。”以及,“人类通过接触和以前不同的东西并由此而受到刺激来丰富自己的文化,丰富自己的人生。不同的文化和思维方式互为彼此丰富的源泉。当把自己托付给不断变化的大自然时,所能见到的一切都变成了花,浮现在脑海中的一切都变成了月。”而我们在根津美术馆短暂的驻足,隐隐约约理解了这一点。
行程第四天,我们即将离开东京都市圈,前往京都为代表的关西。但在出发前,我们还安排了一次横滨日产工厂的企业参访。日产作为日本汽车行业巨头之一,曾经维持十分传统的“系列”制度;但在世纪初遭遇经营危机后,日产引入法国车企雷诺资本,在时任CEO卡洛斯·戈恩领导下解散了日系企业视为根本的“系列”体系,组成雷诺-日产-三菱联盟,裁撤员工,最终实现了日产汽车起死回生。而卡洛斯本人之后与日产的龃龉,以及他充满传奇色彩的出逃也是诸多管理课程里经常出现的话题。
周一早高峰穿行在高架和高速上看着东京城的高楼林立与间杂的诸多绿色生态和城市设计的总总,看到的并非只是一如其他大城市的发达的表象,看到的更是从宏观到微观的系统性、设计性、规范性、效率。然而当我们来到日产工厂之中的时候,还是感到了对比明显。比起第一天刚抵达东京的下午参访的朝日啤酒工厂的前三年刚建起来的充满现代感和设计度的展厅和参观线,日产发动机工厂更多展现出的是传统工业的制造形式。
汽车工业一直是日本经济的一大支柱,但通过日产的参观我们发现,在汽车制造领域我们的技术普及和自动化程度已经逐渐走到了日系企业前面。国内新能源车企的生产正在实现诸多现代化的变革,但日产的车间状态相对来说更偏传统。当然作为汽车工业领域的后发国家,我们的企业还需要从快速发展期的堆钱堆设备到实现长期的运营,这背后的管理还涉及系统性、整体性、可持续性、经济性、社会性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不能仅以技术水平判断。我们的新能源汽车目前正发展强劲并且确实形成了不小的全球影响力,但从是我们接下来需要解决的问题,透过表象看背后管理与运营能力的构建,才是我们游学的价值所在,从这个角度出发日产公司作为一家有百年历史的老牌跨国企业,其发展历程也同样具有很强的参考意义。
结束了在日产的参观,我们一行前往表参道一家具备日本近现代化时期风格的法式餐厅用餐。之所以要选择这里,更多的是为了总结这三四天的行程的同时,让每位同学对于日本现代化历程中全面西化的文化审美有一个直观的认知。从第一天朝日啤酒引发的日本啤酒文化的普及到一桥大学关于日本现代化历程的介绍,始终绕不开的,那就是日本现代化历程中对于西方文化从模仿到化用最后形成日本本国风格的过程。
作为在东京的最后一站,我们一行又前往了更加恬静精致的浜离宫恩赐庭园,在那里品尝了十分具有日本风格的抹茶与茶点,日本传统园林的风格与周围的现代化楼宇相互对照,多少也体现了日本文化的不同面貌吧!
结合这几天在东京参观企业、学习课程、感悟文化的经历,我们也更加深入的理解了日本和日本管理文化。日系的管理方式为何独特,因为管理的核心便是对人的管理,人的状态、人与人之间的状态,便是不同的文化背景、自然环境和产业构成共同作用的产物。比如日系的设计与创新,为人而设计、为人而创新的导向,就会和美式的创新范式完全不一样。比起美国的突破式、颠覆式的创新模式,日本的创新更多会受到过往经验的束缚所以会更偏向于渐进式创新。这与日本人多地狭、资源匮乏的自然禀赋有关,当然也与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发展起来的注重细节的文化取向关系密切。这些只是我们在东京三天多的时间内所感受到的,但已经远远超过了我们过去对于这个邻国的认知,而
安泰的海外游学就是这样能够突破大家的局限,帮助我们同学去补足不同文化的拼图,更好的在这个国际化的时代寻找更具参考价值的管理方案。
而接下来,我们一行人马不停蹄地乘坐新干线前往京都和名古屋,在那里我们将参观日本“经营之神”稻盛和夫一手创办的京瓷公司、感受欧姆龙所代表的ESG管理理念、实地体验松下与丰田这两家企业所代表的精益生产的管理模式,并一步一步实现我们的游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