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财评:不能等!防止夏令营野蛮生长迫在眉睫

  国际冬夏令营     |      2024-10-04 17:35

  目前正值暑期,国内各式夏令营、研学活动逐一登场,成为不少家长解决暑期孩子托管问题、让孩子增长见识、锻炼身心的重要选择。然而,在火爆的市场背后,一些夏令营的带营老师资质存疑、师生比过低、管理存在漏洞,部分机构存在“霸王式”签约,给参营安全和消费者维权带来隐患。

  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让孩子参加个夏令营,提高综合素养,是家长们的愿望,这种良好的愿望打造出了夏令营市场。随着需求的增长,游学、励志、科学、素质拓展、野外生存……各类名头和形式的夏令营日益火爆起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约有4.8万家夏令营相关企业。其中,80%的企业是在近五年时间内成立的。夏令营市场的增长势头和未来潜力,的确不容小觑。

  然而,在强烈需求的另一端,市场的秩序混沌、质量良莠不齐也常被民众诟病。一些夏令营机构存在师资存疑、收费过高、内容“缩水”、安全防护不到位等问题,屡被曝光。且一旦发生消费纠纷或安全意外事故,家长也常常会因为合同中为商家免责的“霸王条款”等因素限制,导致取证难、举报难、维权难。

  本应该造福家长、孩子和社会的夏令营市场,何以发展至此?一个主要原因在于,目前夏令营市场的准入门槛低、获利空间大,仍处于野蛮生长期。媒体报道称,除去硬性开支,一般夏令营的利润平均可达30%—40%,一些小的夏令营机构甚至能达到60%—80%的利润。利润如此巨大,驱动着一些夏令营主办方急功近利、目光短浅,甚至出现所谓“层层转包”等乱象。

  更关键的是,由于缺乏明确的监管主体和专门的行业规范,一些市场乱象不仅没有得到及时“刹车”,甚至还在愈演愈烈。有从业者就坦承,“只要有场地、教师资源和获取学员的渠道,谁都能办夏令营。”而至于各类夏令营的师资、安全、保障等各项具体指标如何、真实效果怎样,大多也是机构“自吹自评”,权威公正的效果评估,几乎是空白。如此一来,家长和孩子花了大价钱,投入了时间,真正学到的、得到的又能有几分?

  自身毛病不少,监管角色模糊。这样的夏令营市场,是不可能健康持续发展的,家长和孩子的切身权益也难以维护。查漏补缺,对症下药,势在必行。

  对此,应当尽快行动起来,明确国内各地方各类型夏令营的监管主体,夯实监管责任,“谁的孩子谁要领去”;同时,也要由统一的行业协会承担夏令营项目的认证、宣传、管理等职能。还要出台行业专门规范,建立起公共联网平台,对夏令营活动的安全性、承办资质、活动预案等事先进行专业审查,方便大众查询。此外,地方教育机构也不妨推出线上线下的科普活动或公益性的夏令营,满足家长和孩子的现实需求。

  夏令营具有较强的教育属性,绝不能任其野蛮生长。是时候对鱼龙混杂的夏令营市场“大浪淘沙”、建规立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