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高考还有68天,高考生全身贴满“勤奋”标签。在最后冲刺阶段,有的人在学校一套一套做复习题,但也有不少人,干脆不去学校,在培训班缴一笔巨额费用,让10多个老师推着往前走。
老杨的儿子小杨,就是这样的学生。老杨为了他,打消了最近的买房计划,他紧急挪出10万元,给儿子交学费,报了一个培训班,“一对一”学语文、 数学、外语以及文科综合。老杨说,高考前最后三个月,儿子就从学校请了长假,在杭州一个培训机构特训。这种吸铁石式的突击补习,三个月要10万元。
记者调查了杭城多所培训机构,发现这样的高价高考冲刺班非常火爆,而且近3年来价格一直在涨。
小杨是美术生,从小学就开始学画画,现在杭州某高中就读,绘画造型能力强,手感很好,在整个年级里都挺出名。
去年底省考,小杨专业排名进了全省前100;今年年后,小杨刚刚参加完中国美院的校考,就冲着要求最高的纯艺专业。虽然成绩还没有出来,不过小杨感觉还不错。
“今年考题比往年变化大,像他这种有童子功的考生,有优势。”老杨眼睛亮了亮一下子有神了很多,但很快又伴随着缓缓的叹气。
为了全力冲刺艺考,小杨和很多孩子一样,上个学期基本每天“泡”在画室,一天24小时里,最多1个小时稍微看点文化课的书,小杨后来告诉爸爸:“那时候真看不进,心里就想着先画好,一关一关冲。”
艺考结束后,小杨的教科书,都是从画板、颜料盒里捞出来的:黑白的书页被染得五颜六色,可惜就是没有一个公式、一段历史、一首诗词能留在小杨的脑瓜里。
前几天学校里模考,他总分只有200多分。数学几乎全靠猜,语文、英语也都到不了几大顶尖美院对单科线的要求,这个成绩不要说中国美院,普通院校的艺术专业都踏不进去。
“你说孩子专业那么好,美术院校的文化课要求总不比综合性大学那么高,不咬咬牙冲,错过读好学校的机会,实在太可惜了。”
老杨的一个同事,女儿去年考上中国美院。小姑娘也是在3月份的时候,从学校“脱产”出来,“到最后阶段,学校基本上都已经不上课,考试、练习的时间 比较多。基础薄弱的学生,这几月在学校听课,基本都听不懂,也跟不上,意义不大,“所以我想索性出来有针对性地补习,效果会好。”老杨说,同事的女儿去年 在补习班“一对一”突击3个月,从原来总分300分,高考时达到了500多分,考进了美院图像与媒体大类。
每年3月份到高考前,培训圈称作“冲刺季”,生源滚滚。记者采访发现,不少培训班里,都有数十位高三学生“脱”了学校的“产”,“全日制”在培训班上学。
记者调查了杭州几家培训机构,纳思教育、新东方、精锐等都开了高考一对一的全托课程。
“冲刺季里全托来补文化课的学生,主要有艺考生,复读生,还有一些文化课比较吃力的孩子。”新东方中学课程部何蕾老师告诉记者,整个冲刺季,新东方会接纳大约100个有这种补习需求的学生,这其中,艺考生占到半数以上。
每个机构对于冲刺全托补习的形式和价格定位,也不一样。一般按照钟点收费,价格在200-390元/小时不等。像小杨这样,高考前最后三个月,全托一对一的学生,总共大约要上350个小时的课程,花费在10万元左右。
小杨在新东方封闭特训,每天正课有六个小时,包含语、数、外、政、史、地六门,涵盖了他高考要考的所有考科。
16:30-18:30,各个科目的助教进来,帮助学生消化、吸收当天各门课的课堂知识。
除了上课的老师、助教帮助学生复习巩固课程,小杨还有一名班主任,一名学业规划师,各自负责与家长沟通,制定下一个阶段的学习计划,细密到每个小时的安排。
据了解,这样的一对一培训班,三年里一直在涨价。“幅度大概每半年每小时涨10-20元。”
“这里艺考生的基数非常大,学生从画室出来,他们的艺术考试任务就完成了。但是要顺利升学,还得衔接上文化课考试。”其中一个培训学校的负责人陈老师告诉记者,就在这两年,转塘这一片已经开起了好几家专门针对艺考生的文化课冲刺培训班。
一个艺考生家长曹先生,在杭州解放路一带经营一个书报亭。他儿子小曹就是典型的半路出家学艺术的孩子。老曹说,“钱这个东西,像我们夫妻做小本买卖,一下子掏出几万,也是肉痛的。”
但老曹算过一笔账,“现在投资,如果换回考上一个好学校,投入回报比,还是高的。如果任孩子自由复习考试,一个学校也够不上,我前面给他花在画 画上的几万块,也扔水汪荡了,然后再复读一年,花钱,孩子还要再苦熬一年。就是上本科,其实读二本或者三本,一年学费也差好几千甚至上万,如果分数就噶一 点,你无论如何就是想填钱补分数,可能么?”
对于高考前这样的天价培训,专家怎么看?记者采访了教育专家熊丙奇,他认为,对很多家庭来说,上大学成为一个硬指标只要能上,无论多少代价。于是,几个月十万元,这种“壮举”的出现,不足为奇。
“比如艺考生。近年来,我国艺考十分火爆,报名人数接近百万,占所有高考生的10%。而这么大基数的艺考生中,真正对艺术感兴趣的,具备走艺术 路素养的学生,仅有10%。”熊丙奇说,近年来,艺考生“曲线上大学”的质疑不断一些学生文化课成绩不理想,于是选择艺考做短期的突击培训。
家长一掷10万为孩子培训,归根究底是为了能考上大学,甚至是考个好大学。熊丙奇说,这是由于当下的人才观出现了偏颇,学校教育和社会舆论并没有改变“上大学=人才”的观念,还在不断强化上大学是唯一出路,只有上大学才能成才,并以此固化基础教育的升学模式。
“另外一方面,虽然多年前,我国就提出要打破学历社会,可是我国的教育制度和就业制度,还在赋予学历超越教育的价值,将其作为评价人才的重要指 标。可以说,正是强调文凭学历的制度,制造了我国高等教育的虚假繁荣,也制造了我国社会严重的教育焦虑。在家庭,家长盲目追求上大学;在学校,则是只有 学历回报,没有教育回报星欧娱乐,教育质量下滑,甚至空心化。”
他说,这种情况如果不改变,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心酸地发现,辛苦送子上大学,并没有得到回报。这还会演变出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而要改变这种情 况,就需要剥离上大学的“虚名”价值。不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都应该从教育角度,为学生提供多元选择,而不是逼着学生只能走这一条路,走完之后, 才发现还是一无所有。
“取消国家授予文凭制度,改为学校自主授予、社会认可,这样,学生上大学会从关注文凭,转到关注教育本身,不能给予学生国家授予文凭(失去制度 保护)的学校,必定关注教育质量,上大学才会更有价值,随之而来,不再具有行政许可意义的学历,也自然不再成为所有用人单位的选人门槛。”熊丙奇认为。本 报记者 章咪佳